蓝天茗茶寻茶之旅DAY3:景德镇
美器,令美食增色。品茶也是如此。茶器和茶配合,乃天作之合,锦上绣花,一套精美的茶具不仅令茶增香,更让整个品茶过程变成一次视觉美的享受。
蓝天茗茶“茗茶精选团”深谙此理,出霍山,在安庆享受短暂的睡眠之后,翻山越岭,前往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,精选茶器。
寻访地图
“茗茶精选团“首先来到了陶瓷文化创意园,斑驳的红墙碧瓦,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,风格各异的陶吧、作坊和商铺,历史与现代、工业与艺术和谐交融,各类创意陶瓷产品在此竞相争艳,不经意间,偶尔会有一辆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三轮摩托车从你身边疾驰而过。
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一件件精美的瓷器,在大师的巧手下,从泥土完美蜕变。在每一款瓷器上,都流动着匠师艺人的灵魂。那随手渲染的狼毫勾勒,一片墨痕,现出荷叶、梅花、芙蓉、小鸟,青花如水墨般在瓷胎上游走,或浓或淡,泛着一片欲滴的苍翠。
“ 茗茶精选团“穿梭于创意园各个陶瓷店之间, 只选符合”白如玉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磐”的茶器,致力把正宗的景德镇茶器奉献给茶友。旅途中,有人因水土不服,造成身体不适,但仍二话不说,偷偷吃点药,继续上路。大家缺乏睡眠,眼睛水肿成“熊猫眼“,仍不忘打趣,在好茶、美器面前,这一路的颠簸,值!
“茗茶精选团“走访了景德镇的各大陶瓷市场,在梅雨连绵的江南,寻觅着,找寻着。他们精选的每件茶器,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,是他们一路的奔波,是每一次精挑细选,是几百家茶器店的找寻……
站点传说
千年瓷都景德镇,窑火不灭,代代相传。在为世人带来千姿百态的陶瓷精品的同时,也将那些与之有关的美丽传说口口相传。
二百年多年来,景德镇都过着有特殊意义的中秋节。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日夜晚,皎洁的月亮挂在天上,空旷的河岸到处闪烁着火花,这就是镇上的传统风俗烧“太平窑”。“太平窑”是一种类似圆筒的象征窑。它用一只只烧瓷器时用作垫底的圆瓷渣饼搭成,这种窑大的一丈多高,小的也有三尺左右。
相传太平天国期间,太平军曾几次到过景德镇。清兵的头目为了死守住景德镇,堵住江西通往安徽的通道,下令将镇上所有的烟囱和瓷窑拆掉,以便用它的砖头筑起一座座工事,抵抗太平军的攻打。
当辅王杨辅清率领的太平军已逼近景德镇。清军知大势已去,只好撤退逃命。逃走前,将瓷窑烟囱,予以破坏,炸毁。而当太平军开进景德镇时,却是下令打开官府的粮仓和金库,并要富户拿出钱粮,然后将米和钱分发给穷苦百姓。
中秋节到了,大家准备与太平军一起欢庆,但此时的景德镇已是一片萧条景象。一位老窑工说:到处都是渣饼,何不用这些渣饼垒成窑的样子,内用松柴燃烧,用窑火来庆祝。于是当晚,只见各处火光闪闪,火焰冲天,大家欢乐到深夜。
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盛况,也寄托自己的向往,就语义双关地把它叫做“太平窑”,每到中秋节烧“太平窑”。成了景德镇的传统风俗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