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电话: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公司新闻

蓝天茗茶寻茶之旅DAY2:六安

发布时间:2014-07-02    浏览量:

    出信阳,蓝天茗茶“茗茶精选团”日行六百里,一路的风雨兼程,穿越一座座的云中山川, 到六安寻访六安瓜片。

茶史追溯

1.jpg

    六安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。汉唐以降,各类文献记载屡屡不绝。唐代陆羽的《茶经》已有“六安茶”的记述。明代科学家徐光启,在《农政全书》中说:“六安州之片茶,为茶之极品”。

2.jpg

    将“六安瓜片”定为“贡茶”,始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(公元1557年),直到清朝咸丰时期。据史料记载,慈禧由于为皇帝生了儿子载淳(即后来的同治皇帝),每月才能按宫规得到14两 “瓜片”茶的配给奖励。

    从“六安茶”到“六安名茶”,经历了一个继承、发展、演变、完善的过程,有关专家认为,作为后起之秀,“六安瓜片”完成创制应该是在明末清初,距今约有300多年。

3.jpg

    名茶来历关于六安瓜片的来历,有两种说法:

    一说,1905年前后,六安茶行一评茶师,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,剔除茶梗,作为新产品应市,获得好评。其他茶行也闻风而动,雇用茶工,如法采制,并起名蜂翅。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位茶农,在齐头山的后冲,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,并将嫩叶、老叶分开炒制,结果成茶的色、香、味、形均使"蜂翅"相形见绌。

    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,纷纷仿制,因制成茶叶外形顺直完整,形似葵花子,故称“瓜子片”,以后即叫成了“瓜片”。

5.jpg

    另一种说法是,齐头山附近有一户姓祝的财主,与袁世凯是亲戚,常以土产孝敬袁世凯。袁酷爱饮茶,但其时当地所产的绿大茶、菊花茶、毛尖等,均不能使袁世凯满意。

1905年前后,祝家为取悦于袁世凯,不惜工本,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,专拣春茶的第1—2片嫩叶,精心炒制,所制新茶形质俱佳,获得袁的赞赏。当地茶行也高价收买,于是茶农纷纷仿制。新茶登市后,逐渐脱颖而出,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爱,发展为全国名茶。

名茶鉴赏

   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,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,由单片生叶制成。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,且无青草味;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,剔除后,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,香而不涩。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,采摘时取二、三叶,求“壮”不求“嫩”。

6.jpg

    六安瓜片的品质特点是,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,不带芽梗,自然平展,叶缘微翘,色泽宝绿,富有白霜,清香高爽,滋味鲜醇回甘,汤色清澈透亮,叶底绿嫩明亮。六安瓜片分名片和瓜片1—4级,以名片为最优。

    六安瓜片茶不仅可消暑解渴,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,明代闻龙在《茶笺》中称,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,因而被视为珍品。

7.jpg

六安瓜片的采制方法十分独特:

1、鲜叶必须长到“开面”才采摘;

2、鲜叶要经过“扳片”,除去芽头和茶梗,掰开嫩片、老片;

3、嫩片、老片分别杀青;

4、烘焙分三次进行,火温先低后高,特别是最后拉老火,炉火猛烈,火苗盈尺,抬篮走烘,一招一步节奏紧扣,实为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“火功”。

上一篇:蓝天茗茶 寻茶之旅DAY1:信阳

下一篇:蓝天茗茶寻茶之旅DAY2:六安(续)——霍山